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调研 >
关于全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7-04-29  云阳县人大常委会  浏览次数:

云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74月)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是我县建设城乡统筹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的重要软实力。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3月中旬至4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教科文卫工委、县文化委、文管所、文化馆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文化委、县博物馆、非遗馆、三峡文博园等部门和展馆,凤鸣镇彭氏宗祠、耀灵鸣凤书院、盐大路、清水刘孟伉故居、云安古镇、老县城遗址、旧县坪遗址、谭佑铭故居、程德全故居等文化遗址考察调研,听取相关部门、人大代表、社会文化人士等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与此同时,调研组到渝中区、巫山县、忠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文物大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他文物点1196处。2016年完成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及审核工作,普查全县可移动文物数量 23098件套。20164月,顺利通过市级专家对云阳县“一普”数据的抽查审核工作,成为重庆市首家通过抽查的收藏单位。

(一)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逐渐规范。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6年,国务院和重庆市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渝府发[2016]26号),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县在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云阳府发〔201357号),编辑出版了《云阳文物概览》。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三峡移民迁建中,兼顾了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典型代表就是张飞庙和三峡文物园的异地搬迁保护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重点文物修缮工作初见成效。目前,我县已纳入三峡后续自然文化遗产板块立项的三峡后续项目资金2亿元、国保单位专项到位资金3200万元。博物馆收藏文物套件2万余件,标本10万余件。彭氏宗祠抢险排危工程和消防工程,已于今年3月通过终验;完成下岩寺搬迁复制工程;温家祠堂、程家祠堂修缮和保护将在今年完成;云安盐业生态文化保护建设项目正在规划申报中,盘石城大遗址保护项目与三峡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基地目前已启动前期遗址考古,成为最先启动的库区自然文化遗产重大项目。同时,针对文物违法行为加大了文物执法督察力度,坚决查处各类文物违法案件,使文物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文物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非遗保护和传承彰显特色。我县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4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2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一个(高阳小学),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一个(前进食品厂)。还结合元宵、文化遗产宣传月、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了各种民俗文化展演、展览、比赛等。非遗产业已初具雏形,前进食品厂传统手工技艺“瑞兰斋桃片糕”年产值2000万元;龙缸云雾茶叶年产值2000万元;伍大姐香肠年产值200万元;平安土陶手工技艺年产值30万元;鱼泉霉豆渣15万元,产业规模达到4245万元。

(四)文物场馆建设初具规模。一是建成云阳博物馆群。云阳综合博物馆建筑面积6021平方米,展厅面积3447平方米,库房面积1645平方米,建设及展陈投资1300余万元,馆内藏品共计22685件,标本1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260件。云阳博物馆、非遗博物馆、三峡库区地面文物博物馆、张飞庙博物馆、彭咏梧纪念馆馆等5个通过市级评定的博物馆,是除主城以外重庆拥有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区县。二是非遗种类多,全县拥有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族民间绘画、雕塑、陶瓷、剪纸、编织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民族民间文学(包括民族民间谚语、歌谣、故事、山歌、民歌等),民族民间特色活动(包括民俗活动、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传统游艺活动)等6大类别16大项310个小项。拥有重庆市第一家以非遗命名的博物馆,也是重庆市唯一一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博物馆,展陈面积500余平方米,集保护收藏、展览展示、传承教育等功能为一体。

二、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与我县丰富的文物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相比,与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工作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合力不足,文物保护缺乏共识。一是对我县作为文物大县、长江文明的重要支点缺乏自信,对我县文物保护和利用缺乏应有的认识高度。白兔井吸卤制盐、磐石城抗蒙军寨遗址,第一幅春联的辛寅逊、祖籍云阳的刘伯承元帅、敢用血肉之躯堵俄军炮口的程德全将军、晚唐存诗最多的大诗人李远、《红岩》中的革命夫妻彭咏梧(江姐),都是云阳值得骄傲的文化资源。二是对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认识不足,一些文物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当文化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时,往往是文化为经济让路。客观上存在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的思想。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缺乏保护意识,对文物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许多重要文物被人为破坏,如旧县坪文物保护区建造船厂,因没有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一些重要文物流落民间,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现状堪忧,损毁现象依然存在。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民间兴起收藏热,流落民间的一些珍贵文物无资金收集,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乘机收购、非法倒卖,据估计,散落民间的文物可以媲美博物馆馆藏文物,造成博物馆藏品不“博”的现象,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缺乏更新,给文物展出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二是乡镇中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因地处偏远无专人看护,自然和人为损毁较为严重。比如有的乡镇将文物保护场所改建成村办公室,甚至有人将一些老宅、古建筑构件拆零出售。三是对龙脊岭等已复建的大量文物建筑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内容支撑、宣传利用不够。

(三)机制不顺,统筹协调能力不强。一是文化部门对文物保护统筹不够。文物执法主体除了文物部门外,还涉及工商、公安、建设和规划等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当文化遗产遭受破坏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和及时处理,在部门联动协作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机制尚需建立和完善。二是文管所缺乏权威性。目前县文管所(博物馆),下辖磐石城管理处、三峡文物园管理处、彭氏宗祠管理处、博物馆等部门,同时履行对张飞庙文物主体的监管责任,还要负责分布在全县的1000多个文物点的监管职责。一个无机构级别的业务指导单位,面对5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个文物点就好比小马拉大车。同时,文管所因单位性质决定,不是执法主体,文化执法大队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文物执法现状窘迫。

(四)利用不够,发展体系尚未形成。由于资源基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目前我县尚未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体系,文物鉴赏、修复研究、县情教育等社会功能发挥不够。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不够,无文物商店,旅游商品开发、工艺品制造等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在利用上与周边区县还有较大差距。博物馆展陈规模有限,且不是单体建筑,展陈内容和适时更新受到制约,大量有价值的文物被“沉睡”在库房,得不到充分利用,市民难识“庐山真面目”。

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重视宣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中学习会上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日,习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加强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委政才书记每到一地都要过问当地的文化建设情况。文物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记得住乡愁”的物化载体,需要引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学习宣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626号)等法规。主管部门、有关单位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以上法规,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晓度,作为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工作,以提高干部群众对于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建议继续办好《文化记忆》电视栏目,对云阳的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创办季刊,交流展示文化遗产研究成果;要通制作宣传画册、印发宣传资料、开展文物保护讲座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晓度。建议将博物馆、非遗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其教育、科普作用。积极营造全社会对我县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机制,形成合力。文物保护,基础在区县。区县文物行政部门是文物保护的实施单位,也是当前的薄弱环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加强文物机构建设,优化职能配置,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适应文物事业发展的文物保护管理网络。一要建立部门、乡镇联动工作机制。文物保护利用涉及规划、文化、文物、旅游、交通、商贸等多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协同开展工作。要依据法规要求,建立由文化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和乡镇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形成职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二要优化文物管理体制。忠县文物局、巫山文管所都是文化委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干部由县委配备,文化委、文物局(文管所)、文化执法大队分工负责,运行顺畅有序,值得借鉴学习。三要加强文物队伍建设。文管所科班出身的人才不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在岗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业务培训。四要充分发挥社会贤达的作用。本土文化名人比不了解地域文化的专家更重要,要充分发挥他们挖掘内涵、收集资料、创作研究、传承保护、参与文化建设规划的积极性,要通过定期组织采风活动,举办研究成果报告会,组织学术交流,出版系列书刊等形式,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传承保护的积极性。五要保障必要的经费。建议增加文物修缮、修复,博物馆、非遗馆运行、宣传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财政经费。

(三)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古人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文物保护有没有用,不在文物本身,而在人心。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要依据“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制定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类型、方式,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编制和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古村落、古建筑、古墓葬等文化遗址的保护发展工作。要重视重点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如新县城建设主要是在原旧县坪朐忍县城遗址上,最近考古发现磐石城有50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要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不让文物成为一座“孤岛”。 云安古镇具有上千年的建镇历史,要合理规划,重点保护好郭家大院、唐家大院、文峰塔等古建遗址。彭氏宗祠要补充遗址内涵,加强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安全监管,不要一味强调住所居民搬迁,强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县保或未纳入县保的文物点,要区别对待,合理进行保护利用,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四)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一要挖掘城市内涵。移民城市如何“记得住乡愁”,张飞庙搬迁、龙脊岭文化公园、云阳博物馆群、环湖绿道建设都是有益的探索。建议政府组织城市文化课题研究,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对已有建筑和正在建设的景观植入文化内容,使广大市民对自己的城市有价值认同,进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凝聚力,让外地游客能够感受峡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状态。渝中区解放碑是现代都市文化的核心区,在下半城旧城改造中,他们提出母城文化概念,将重庆开铺(洪崖洞、朝天门、湖广会馆、白象街、十八梯),抗战遗址,战时陪都,红色文化融入旧城改造中,规划建设近100个文化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成为主城的文化根脉,带动了旅游发展。白象街改造区商铺从前两年的不到每平米8000元上升到每平米40000元,成为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旧城改造的典范。二要打造重点文化项目。磐石城大遗址是云阳城市的制高点,是著名的抗蒙遗址、抗日战争的夔门砥柱、三峡文博园的一部分。建议在解读历史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要认真挖掘文化内涵,高起点规划建设,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工程。三峡文物园、龙脊岭文化公园要进行系统规划、注入文化内容,成为市民漫步休闲,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怡情之地。双井寨民俗文化村要建成老城居民、云安古镇、双江老街乃至云阳人的乡愁记忆和现代都市人的休闲之地。桃园结义张飞庙、彭氏宗族的兴衰、程德全的传奇人生、革命伴侣彭咏梧、印诗书三绝的文化名人刘孟伉都是云阳珍贵的文化资源,建议充分挖掘,扩大其影响。三要文旅融合打造产业体系。我县旅游热度空前火爆,第一个“国保”张飞庙就是文旅结合的成功典范,“国保”彭氏宗祠仍然可以成为地主庄园、建筑文化、宗族文化的旅游胜地,要延伸保护范围,尽快设计展陈;三峡文博园是见证云阳移民搬迁的物证,要积极争取促成与三峡博物馆合作建立三峡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基地,培育集修复、预防性保护、文物科研、鉴定、拍卖、古玩市场于一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产业链。要坚持文旅结合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背景和当地民俗的商品,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清水乡的土家族传统技艺、器具等;文物复制品要体现艺术性和观赏性,比如张飞塑像,字库塔装饰,巴式剑玩具,名人字画装裱等,精美的文创产品不仅可赢得游客赞誉,也能提高云阳旅游的知名度。四要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县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建成了全市第一个非遗博物馆,在民间音乐舞蹈、手工技艺方面收集保存了一部分非遗文化。但种类不全、深度不够,离荣昌、梁平等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重视民间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要选择具有产业属性的重点项目,进行产业化传承,让传统文化发挥其商业价值;对有传承价值的非遗项目要确定传承人进行传承,防止文化断代;对不能做成产业的要通过音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保存。五要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对外开放。要开发设计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比如三峡文博园——博物馆(非遗馆)——环湖绿道——张飞庙——彭氏宗祠——恐龙遗址公园——文峰塔。形成以文化为主题,承载不同文化类型,各具特色的文化景点。